公交车上那么多人,究竟什么样的是小偷?专“吃”公交车的小偷们的活动有什么规律?春节期间,出行的市民增多,乘公交车时应怎样防贼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采访了唐山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的反扒刑警。
谈起扒手的样子,反扒刑警们说用“贼眉鼠眼”来形容最恰当。扒手走路往往没有目的性,上、下公交车更是如此。扒手穿的衣服很少有亮色的,一般以灰、黑为主,如果是团伙作案,成员们穿着打扮也都差不多,手中一般不拿东西,等车时他们分散在站点,车来时随着人流挤向车门,急着上车却拖在后面,“那一般是在‘抢门子’或是在‘趟活’。”反扒刑警们说。
所谓“趟活”就是扒手“检查”乘客身上是否有财物,而“抢门子”则是扒手们扒窃的一种常用手法。据反扒刑警介绍,扒手有时趁上、下车人群拥挤,顺手牵羊偷乘客的手机、钱包等财物,这就是“抢门子”。由于假期乘公交车的人多,扒手们往往会采用这种方法。此外,扒手们很少有长距离乘车的,多往返于几站之间。假期里,特别是在商业场所周围、车站附近的公交站点,市民乘公交车时应多加注意。
公交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李东新告诉记者,提高防范意识是防范的最好办法。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,2002年公交车扒窃案中手机被扒的较多。他提醒群众上车时最好不要把手机放在套里挂在腰间,这样很容易被扒手“趟”到,最简单的方法是干脆把手机拿在手里上车。在上车前尽量不要在站点显露大量现金,免得勾起“贼瘾”,乘车用零钱最好提前准备好。如果是背包乘车,乘客上车时最好把包抱在胸前,如果女士挎包较长只能夹着,也应该把链头朝向前。
反扒刑警最后提醒群众,扒手们多是乘乱作案,所以乘公交车时市民尽可能不要拥挤,特别是春节期间乘车人多,在上、下车时更不要争抢,不要给扒手可乘之机。
文章来源:中国警务报道